「Live House」閉鎖文化下的迷思
地下社會面對的問題,再次引起音樂內容提供場域在現今社會中的論證。然而,所謂的「Live House」在台灣卻成為一個奇怪的拓荒名詞,除了大多數人都在講的政府法令外,一方面也來自於圈地式的分眾結界。
這在其中,最大宗的說法便是「Live House不是夜店!」對這種說法,你若仔細想就會覺得很怪,「夜店」從來不是一個精確的字義,可能你會說夜店就是club,就是有DJ可以跳舞又有些妹扭來扭去,但請你再回想,許多「Live House」是不是也同樣常在做和Club或「夜店」一樣內容的活動?有時也甚至比樂團時段還熱門!(像地社這幾年的party迴響也挺火熱的),而且,club的live也是一樣是「現場表演」,不是嗎?(同樣的原理,有誰能告訴我Luxy是不是也是Livehouse?)那為何硬要去說Live House不是夜店,用潮流名詞去劃分Live House的正統性是無趣的,
這麼長期下來,所謂的地下文化或獨立音樂也就更難去滲透、撼動你們不屑的主流文化。如果你們真的覺得可以改變世界,那麼應該就先從音樂的世界,相關的文化開始改變起,而不是關在地下論述,關在特定規格樣式的群聚生態,平時對主流棄之如敝屣,只有各取所需的時刻(明星取名聲,運動取曝光)才短暫結合發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