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2013

界線,與棄守 — 我看「台北機廠改作美術館與文創園區」之爭議


文︰吳牧青

近日,台鐵、交通部和台北市政府傳出要將台鐵原先最主要車輛維修與改裝基地(現已遷廠至桃園楊梅富岡基地),變更為美術館二館與文創園區的用地,該區域位置如下圖所示︰以市民大道五段、東興路和近日新設的松菸路,所包圍的梯形街區區塊,在北側隔著從立體化高架道路由西到東降為平面道路的市民大道五段與京華城、台北偶戲館一帶遙遙相對,南側則隔著一條市民大道高架道接往麥帥一/二橋通向環東大道與堤頂大道的交通幹道,東側的東興路,若常走過的人應該很明瞭,那是南松山、南港一帶通往南京東路、敦北民生商圈重要的幹道,嚴格來說,它除了介於捷運板南線和松山線兩條平行地鐵線的正中間,週圍的幾條幹道都將這個地塊隔成一個頗為尷尬的局面,以目前基隆路和市民大道、東興路的交通狀況,目前只能通行一半的松菸路夾在這幾條幹道的方向衝突上,反而是它最大的問題,更何況,當松菸巨蛋開始營運後,這個區塊南側的街區流通性都將會自顧不暇。所以,與其直接討論台北機廠的使用定位方向,不如先看看,在這樣的交通狀況,在這個區域,可以怎麼使用?我不認為在這樣的區位下,可以對周圍的住宅區或商業區進行什麼樣的炒作作用,唯一一塊稍有機會、日前傳出將要拆掉改建豪宅的京華城,中間隔著一條跟中華路一段一樣寬的70米道路,還包括一個從高架快速路向上下吞吐進出的匝道。



(況且,顯見的20年內,這區塊最多最多只會在西側的光復南路增加一條捷運中運量的南北線,而且設站區仍是與板南線/松山線交叉口,等同沒有直接影響)

至於,台北機廠之後要怎麼使用?對於政府計劃作為美術館和文創園區的消息一出,反對呼聲之迅速和串連,其實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重新反思一下我們怎麼理解藝文產業在都市資源的正當性?也同時可以想想,在敗壞政績頻出的今天,批判的集結是否有流於過度(傳統左翼的)政治正確之嫌?

在看下列我提出幾個觀念上的疑問之前,懇請大家反覆想想,在內心深處我們的思考存有多少「想當然爾是對的」狀況下的謬誤。

(1)詭異的批判界線︰反對的聲音一律將文創、美術館的開設視為一種都會區炒地皮的手段與資本主義的邪惡,誠然過去十年政府將華山、花蓮、台中、嘉義、台南、駁二等六大文創園區執行得荒腔走板,進行一種以文創之名行商店街之實的問題是要在歷史上記上一筆的,但是,尤其是藝術圈近期針對某些「恐懼被冠上共犯結構」的思慮,其實應該重新檢討,如果現今的「文創」是藝術界亟欲劃清界線的對象,何以藝術圈也開始默認了「美術館等於文創」這樣的假設?這不禁讓我懷疑,那你們(持反對意見的藝文界人士)目前所從事的領域是什麼?你們既不認同當前的文創也不認同美術館,同時又放棄了改造荒謬文創政策的可能性,那麼,「大家一起做社運」還真的有可能成為一種時尚的集體運動。

(2)什麼是文化資產保存? ︰所有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事物都可以引申為文化資產保存的標的,當我們回到這個案例上,如果台北機廠是一個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基地象徵,那麼只有當它成為僵固定義的「鐵道博物館」才是文化資產保存的操作方法嗎?讓我們把眼光轉到城區南邊新店溪畔的自來水博物館和自來水園區,請問,你們滿意自來水博物館的現況嗎?裡面充斥酒吧、水上樂園和邊緣化的博物館的園區,難道就不是現今文創園區荒誕的表徵嗎?說穿了,只差沒有給自來水園區一個「文創園區」之名而已。

(3)鐵道文化的展演場︰我也是半個業餘鐵道迷,對某些鐵道訊息定期關注,但我也不認為鐵道文化是鐵道迷專屬的文化,或是說我必須具有鐵道迷身份我才有某些批判的資格。首先,我很懷疑台灣文化對鐵道文化熱衷的程度,在95%的人都不知道台鐵是寬軌或窄軌系統甚或什麼是1435mm對上1067mm的軌道標準化,如果你是政府,在台北機廠全區保留為鐵道博物館,你會不會擔心它變成蚊子館,然後又被罵?再者,難道變成一座「純的」鐵道博物館,就是對鐵道文化資產最好的尊重?國外已經有相當多成功的案例,在此不再贅言,同時,如果讓美術館和鐵道文化資產並重,對於藝術界跨領域的學習和尊重,其實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如此看重鐵道文化,你們為何對新北投老車站重回北投不做更多思索?)更何況,全台灣還有多少有意義的鐵道文化資產等著被修復和優化。

(4)全區保留的「文化全屍(詮釋)」︰如果文化資產的政治正確,只是將曾經在歷史上的一段文化功能,在其死亡後原封不動地作為有如「標本化」的博物館,這種悼念式的博物館思維,我不認為這是博物館或文化資產的積極意義,它徒然作為一種只比完全拆毀好一點而已,頂多成為某種文化神社,一種退下任務的「塚」。

再試問︰這種政治正確,我們應該呼籲華山園區應該全區保留作為「酒業文化博物館」(愛酒人還更多),但這樣對嗎?也同時呼籲松菸園區應全區保留為「菸文化園區」,好嗎?過去是中山足球場的花博公園爭豔館,該不該為它正名設為「足球博物館」,世足賽又快到,好不好?未來,在民權東路的市立第一殯儀館要拆遷前,我們是否更應該秉持這種理念,要求將它全區保留作為「殯葬禮儀博物館」?

難道,要這麼做這麼呼籲,只為的是避免官商勾結炒房地產?只為了讓藝術文化鎖上一條不會和資本掛勾的貞操帶,好讓藝文工作者的社會意識繼續的正確?我請各位再好好思考。



延伸參考︰
第二個柯旗化─他的地方文化保存志業與「旗山奇」網站
(破報 404期封面故事,2006年4月)
http://bbs.ntpu.edu.tw/brdmost/P_CPH&145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